当前位置:智游小说>武侠修真>西游之蛟魔覆海> 第139章 曲水流觞宴 酒中籍伶咸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39章 曲水流觞宴 酒中籍伶咸(1 / 2)

();

();  嵇康与山涛一起,将牛魔王和焦平迎入“竹林宴”中,安排了座次安坐下。

这是一场露天的宴席。

焦平环视左右,只见在清幽的绿竹环绕之间、一块天然空出来的草地上,正有一道弯弯曲曲的漱玉清流经过。

这个清流九曲十八弯,有些多个弯曲和回环,每一个“弯”旁边的空地上, 茵茵绿草之上又正好铺设一个坐席。

坐席无案,而是一张草席,上面放有一个坐垫,边上则置有瓜果、焚香等物。

大家左右临水而坐,隔一个弯错对。

焦平与牛魔王相隔坐下,稍看清楚环境后顿时心中一动,这是“曲水流觞”!

……

所谓“曲水流觞”, 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。

最早的传统, 是夏历三月上巳日、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, 大家坐在河渠的两旁,在上流放置酒杯,酒杯顺流而下。

杯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取杯饮酒,意为除去灾祸不吉。

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,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。

据南朝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载:

“昔周公卜城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,故逸《诗》云‘羽觞随流波’。”

“曲水流觞”主要有两大作用,一是欢庆和娱乐,二是祈福免灾。

原来今日,已是来到了夏历三月的上巳日,这一日正式“上巳节”, 其节期为三月初三日,又称“重三”、“春禊”。

焦平恍然大悟。

……

上巳,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。

它是中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、祈降吉福的节日,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, 就已有水滨祓禊之俗。

朝廷甚至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。

祓, 是祓除病气和不祥;

禊,是修洁、净身。

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,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。

在《诗·郑风·溱洧》一篇中,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,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,招魂续魄,祓除不祥的情景。

到了汉时,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,每逢该日,官民都去水边洗濯。

“上巳节”不仅在汉族民间风行,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,祓除不祥。

后来,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。

到了魏晋以后,才将“上巳节”正式改定为夏历三月初三,是为“春禊”。

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,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。

比如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上巳日,晋代贵族、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、孙绰等42位军政高官,在兰亭修禊。

后又在此地, 举行了饮酒赋诗的“曲水流觞”活动, 引为千古佳话。

据史载,在这次游戏中, 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,十五人各成诗一篇,十六人作不出诗,各罚酒三觥。

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,用蚕茧纸和鼠须笔挥毫作序,乘兴而书,写下了举世闻名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
这“禊帖”开篇如是写道:

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

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

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;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”

“竹林宴”也正是刻意选在此日召开。

……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